书生意气理性前行:大学生创业的五项修炼
发布日期:2016-08-12浏览:4744
随着国家经济深层次改革的持续深入,”创新-创业-创客”继90年下海潮后再掀高峰,创业成为这个时代的主旋律,对创客英雄的追捧和鼓励创新文化的崛起成为这个时代的主题。而随着科技部、教育部的入场,大学生创新创业也从以前的创投圈走向了前台,政府给予了充分的背书,而各大高校成立的创客空间、学校孵化器、休学创业政策、创业学分激励政策、大学生创业扶持基金、创业大赛、银行贷款等更是从操作层面给予了充足的支持。所以,很多毕业多年的老创客感慨新一代的创业者遇到了最好的时代。
作为评委,笔者也有幸参加了几次高校和协会举办的学生项目路演专场。坦白讲,如果撇弃商业的角度,参赛项目的质量和学生的勇气还是让我们几个评委汗颜的,毕竟当年我们大学攻读的时候,创业这个词也很少听到,更不用说去付诸实施了。而站在路演台上意气风发、挥斥方遒、时刻出发的同学们已经做好了创业冲刺的准备……但从投资本身而言,大学生的项目创意、商业模式、团队、竞争优势、商业逻辑和经验等与市场博弈几年的创客比较,差距不足以里计。
与政府和社会层面正面积极推动大学生创业不同的是来自于创投圈的投资同仁,他们苦口婆心的劝刚毕业和未毕业的学生先练好内功,积累资源,具备一定商业常识和商业经验后再出发,成功率会提高很多毕。竟从现在大学生创业融资上市的几个案例来看,好比大海泛起的几朵浪花。更何况大学生推崇的几个退学创业的商界偶像,虽说中途退学,但都没有离开学校,还在学校学习其他的专业来补充和完善自己的商业想法、拉合伙人……
看到很多放弃考研、甚至大学一年级都开始拉班子建队伍到处找投资的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创客出现的时候,我知道投资圈内大佬的苦口婆心并没有被他们所理解。既然已前赴后继踏入征程,作为投资同仁就只能在创业长征过程给予建议,以期避免重复踏入创业的不同陷阱,提高创业成功机率。
在分享创业五项全能时,笔者要分享和纠正一些关于创业和融资成功的故事:
1.个人对创业的理解其实并不同于很多同学理解的创办公司、找投资、成功上市、迎娶白富美、财务自由做投资人等等等的循环。“只有初恋般的热情和宗教般的意志,人才会成就某种事业!”——创业首先是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也是一条不归路,即使失败,也会百折不挠。有的中间过渡会去打工,也是积攒资源谋市再起的储备,所以,有些大企业虽然很欣赏全能型的创业者,但都不会录用,因为知道他们只是过渡。所以,一旦选择了创业,就斩断了退路。
2.融资成功不等同于创业成功。哪怕企业成功上市,也只是拓宽了企业成长的空间和平台,投资机构和资本市场只是为企业持续成长、追求卓越提供了加油站,长征的目的不在于补给,而在于胜利。
3.在与很多大学创业者的交流过程中,很难看到他们对事业的野心和商业成就的追逐,更多是对已获得融资的同学的羡慕和不服。在这里,也做一个普及,许多融资成功的企业,光环和媒体的追逐会让台下其他企业产生一个错觉,以为资金到账,创始人财务自由,创始人身家倒推过亿等,这都是一个资本的幻影。投资机构注资企业,钱是打在公司账户上,而公司账户上的钱是严格按照经营预算来支出的,指派的财务总监也会严格的按照财务制度和预算来监管账户,并不是打在创始人个人账户上任其花销。一般在上市前或C轮前,投资机构一般会锁定创始人的股权,限定其薪酬,很少给创始人套现的机会,所以,如果企业不上市或估值不理想,创始人很难财务解套,更不用说财务自由了。
德鲁克说“管理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它可以学,但不可以教”,创业更是如此,许多创业有所成就的人士分享成功秘诀是往往把它归结为运气。笔者也经常受邀给大学生分享如何创业成功的秘诀,而我的答案是“成功无法复制,但失败可以避免”,所以在此分享的都是在创业路上如何披荆斩棘、迎难克敌。我没有创办过成功的企业,到目前为止,和几个合伙人创办的早期基金也在创业的路上,在这里从投资机构的一角来探索大学生创业的路径——大学生创业铁人五项修炼
(一)定项目
1.大学生接触的商业层面和边界有限,所以要遵循商业的法则“不熟不做”。从自己熟悉的学生市场及周边来摸底调研,找准适合自己的商业定位。比如衣食住行娱医等,从大家刚性需求、高频次、客单较高的一些层面展开,找准一个点,深挖进去,找到水后,在沿线拓展挖出一条河。笔者接触过几支团队,有的从帮助学生们逃课、宅、懒人、短途等领域展开,在与大的平台竞争时选择了错位竞争,整个商业计划让人眼前一亮,一家做考研考题社交的项目我们甚至都已过会,进入到了实质合作阶段。但也有一些,从学校角度切入,做防范学生迟到、替考、智慧教室、传统产业改造等,而这些需求的解决方案,涉及到的利益群体和消费频次、竞争门槛都选错了市场,投资人接触到这些商业计划,只会匆匆一眼。
2.产品的打磨,需要小范围试错和不断迭代。在创业过程中经常是锁定了一个细分市场和客群,可深挖下去才会发现是伪需求或与预期差异太大,这个时候,团队要勇于舍弃和否定,重新定位,针对人群重新设计产品和业务流程,匹配资源和团队。
3.找准一个点,一针捅破天。当产品和服务在样板市场打样之后,创始团队要在次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和完善商业模式,打造市场、团队的核心竞争力。接触到很多的创业者都把验证后的模式加资本的保驾护航当成核心竞争优势,这其实是没有底气的一种说法,拼资源总有比自己更巨无霸的产业王者。如果商业模式和竞争优势没有凸显,资本的助力也很难让企业如虎添翼。
4.踏准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的浪潮。大学生一定要利用自己的优势,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领域的创新创业将新老企业拉到了同一个平台上,产业机会给大家的机会是均等的。在这门户网站都是传统企业,淘宝网都是老企业的时代,创业权威被大打折扣,大学生不会再被老一辈的企业家耳提面命企业应该怎么做怎么做,机会在这股浪潮面前被拉平了。当传统企业在为互联网思维,互联网+,互联网人才挠头不亦、重新学习时,大学生们先天具备这些优势。
(二)找合伙人
1.创业初始,搭建班子至为关键。创始团队的构成更是后续融资和推动企业不断成长的基因和原动力。大学生人脉局限,创始班子往往是发小、校友、同学等构成,这有利也有弊。利在彼此知根知底、性格能力互补,弊在大家起点类似、眼界类似、资源类似。建议在搭建班底时,眼界可以进一步拓展一下,搜寻一下自己前几届的学长学姐、校友会的师哥师姐,如果能引进一两个在商界打拼的企业家校友做顾问或天使投资人就更棒了。这样可以从行业、资源、眼界、资金等给予更大的互补,而有商业经验的创始团队在后续的融资、规模化的运营管理等层面会持续加分。
2.创始阶段的415规则。企业创始阶段原则上创始股东不超过4人、1个控股大股东过50%以上股权。创始股东过多,利益和沟通成本太高,也不利于后续投资资金的进入,1个带头大哥,要能在个人利益、股东利益、公司利益间做好平衡和取舍,要能让大家信服和持续追随,要打造自己的独属人格魅力。过50%的股权保障从法律上对企业所有权和决策权的控制。
3.股权机制的设计。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人来人去,有些人因业绩和能力、责任心会逐步的升迁、纳入核心层,一些空降兵如CF0等也会在后续融资和上市过程中给企业资本增值,这些都会逐步的纳入股权激励范畴中,要有明确、正向激励的股权激励方案。有些则因家庭、能力、学习等原因,会离开或跟不上公司的快节奏发展,则必须有一套明确的股权退出机制来实现吐故纳新。尤其牵扯到创始人股权的激励和退出时更是重中之重,一个操作不慎就是大灾难,在创投圈内屡见不鲜。许多同学搭班子、分股权、分工时哥们义气为先,从不考虑这些,但后果往往是兄弟成仇、夫妻反目,一定要慎之又慎。
(三)找投资
1.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对资金的渴求也是不一样的。在公司没有搭建成型前,市场的调研、产品的原型设计和研发、样板的试点往往需要团队自己凑钱来展开,这个时候找投资机构融资成功率可以忽略不计,这个时候家人、自己、同学是注资的主体。随着项目的团队信心和市场积极的反馈,产品原型有了,样板也有了一个好的开始,商业模式进一步验证,这个时候,可以将自己周边的亲戚朋友、一些投早期的天使投资人纳入投资人清单,然后制作商业计划书,开始游说他们出资。当公司商业模式成型、数据开始攀升时,结合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的融资节点就可以推进A轮、B轮….至于上市,实在是可遇不可求,这跟运气确实有关!
2.比把产品卖给消费者更难的就是将股份卖给投资人。如果还有其他,就笔者想来,也就是投资人去募集LP资金的时候也是其一。所以知道这个逻辑,创业者就应该明白,坐在对面的投资人,他是资产受托人,他有严格的投资纪律、投资标准去遵守,越往后期基金回报的压力就越大。所以,在与他沟通时,先期了解他们基金的背景、投资专注的领域/行业/阶段、是否已投类似项目、基金目前的阶段(刚募集还是处于退出阶段)、投资人的行业背景/性格/偏好等至关重要。
3.找投资人的沟通渠道。目前的创业大赛、项目路演、孵化器、创投节目、创投论坛、协会论坛、财务顾问、校友会等都是接触投资人的一些途径,也有一些创新的形式,如在行、领路、聚份子等,还有一些媒体如36KR、品途等,都可以搭建创投约见、沟通的平台,为继续推进下一步融资对接提供了机会和可能。
4.创业初始阶段,可以考虑多元的融资形式,多运用目前的股权众筹、产品众筹、店面众筹等新兴融资方式,来解决公司经营和发展中的资金需求,同时,更关键的要苦练内功,加快自我造血的功能。毕竟企业要靠持续不断的营业收入和源源不断的现金流来拾阶而上,而非依靠外部输血来强大自我。
(四)找资源
1. 孵化器其实应该是大学生创业的首选。作为从学生身份过渡到商人身份的一个过渡平台,孵化器其实起到很关键的作用,在这里可以系统学习和交流到完整和完善的商业训练、铺设人脉、建立商务网络,而定期举办的创投路演、私董会、培训更是弥足珍贵。
2.找一个一对一、长期辅导的创业导师。可以从周边接触到的企业家、校友、投资人中优选一个,让其担任企业的顾问或进入董事会,在公司未来的发展战略、管理、融资规划、上市以及家庭等领域给予资本运营、产业运营和人生经验的分享和长期辅导。
3.新一代的大学生群体,性格、消费习惯和边界远不是70后、80后的世界观,一个项目的创意、实验、完善很可能背后有一个跨国的小团队来支撑和运作,而NGO、公益、社会企业等也成为新一代的选择,其实从笔者接触到的90后来看,他们更有担当和更有舍我其谁的勇气,所以在构建商业或人际网络层面,大学生要利用自己的全球视野和小组协作,将兴趣、商业、社会做更新的跨界和嫁接,构筑全新的网络。
4.借用政策的东风。目前国内的政商关系终于回归正轨,国家层面开始推动的政策下放、行业敞开、创新创业支持等史无前例。而对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支持也媲美当年的上山下乡,所以要主动接触和了解目前的政策,从资金贷款、孵化器以及接下来的学校科研成果转化、大学基金等领域获取独占资源,这些都是传统企业和老企业所不具备的。
(五)自我超越
1.企业,企业,无人则止!一家企业的发展腾飞,核心在于创始团队驱动,归核于企业家精神。而只有商业百战才会锤炼捶打出企业家。所以,作为大学生创业团队,要在企业种子阶段,就要根植企业家的火苗,在商场博弈过程中,不断的总结得失、不断的复盘,做为带头大哥的核心更应该树立远大产业抱负和梦想。
2.将创始团队能力发展成组织能力,构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将原来单打独斗、各挡一面的团队能力,通过复杂的事情简单化、简单化的事情流程化、流程化的事情标准化,标准化的事情文化,通过组织、制度、流程、文化的系统构建打造成一个离了谁都能有效运转的商业体系。
3.打造“利益共同体”、“事业共同体”“梦想共同体”平台。通过明确、清晰、阶段化的战略规划和部署,将小团队、小项目持续进化成利益共同体平台,锁定大家的共同梦想和利益,促成组织活力的激发和快速成长,在这个阶段股权、期权、年薪、年功、奖金、旅游、团建、家属会等综合运用,将个人利益统一到集体利益。随着组织的优化,文化的形成,组织会将不符合公司价值观和评价体系的人汰弱留强(负面的文化会汰强留弱)。这个时候,企业将个人的成长和成就、成功在组织平台上分步实现,创新小组、事业部、独立子公司、员工控股子公司、集团参股公司等会纷纷涌现,构筑一个大的事业平台。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和阶段性的成功,企业也会更加积极的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原来源于创始人的梦想会更加具化出产业梦想和抱负,来汇聚更多的优秀人才、产业资源和社会声望。
4. 平衡好家庭和事业的关系。笔者创业也非常早,期间经历了结婚、生子、家庭,事业也随着上升起伏,坦白讲,两者之间存在竞争关系,毕竟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专注是有限的,如果两者都需要你全身心的时候,往往顾此失彼,所以这对大学生而言也是非常大的考验。所以,我们经常听创业者分享的时候往往是成就了事业,辜负了家庭。这需要创业者去平衡和协调。
5.养成持续学习的习惯,培养四大能力。第一,自律。认真管理好时间,去做最重要的事,见最重要的人,学会放权,学会培养人,学会分身术。第二,自愈。千磨万击还坚劲,百折不挠。要有强大的内心和自愈能力,将失败看成机会,将挫折看成挑战,越挫愈勇。第三,自燃。不管内心千疮百孔、身心疲惫,当出现在客户面前、团队面前、公众面前,立马激情四射,光芒万丈,影响他人。第四,自学。学习周边优秀人的思维、做法,多看书,多看跨界的书,将商场上的磨练、书本上的文章、人事上的历练融汇一体、汇铸一炉。
创业,就是以有限的资源成就无限可能的梦想之旅!创业路上,边走边闯,让我们以冰心诗篇共勉:“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它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作为评委,笔者也有幸参加了几次高校和协会举办的学生项目路演专场。坦白讲,如果撇弃商业的角度,参赛项目的质量和学生的勇气还是让我们几个评委汗颜的,毕竟当年我们大学攻读的时候,创业这个词也很少听到,更不用说去付诸实施了。而站在路演台上意气风发、挥斥方遒、时刻出发的同学们已经做好了创业冲刺的准备……但从投资本身而言,大学生的项目创意、商业模式、团队、竞争优势、商业逻辑和经验等与市场博弈几年的创客比较,差距不足以里计。
与政府和社会层面正面积极推动大学生创业不同的是来自于创投圈的投资同仁,他们苦口婆心的劝刚毕业和未毕业的学生先练好内功,积累资源,具备一定商业常识和商业经验后再出发,成功率会提高很多毕。竟从现在大学生创业融资上市的几个案例来看,好比大海泛起的几朵浪花。更何况大学生推崇的几个退学创业的商界偶像,虽说中途退学,但都没有离开学校,还在学校学习其他的专业来补充和完善自己的商业想法、拉合伙人……
看到很多放弃考研、甚至大学一年级都开始拉班子建队伍到处找投资的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创客出现的时候,我知道投资圈内大佬的苦口婆心并没有被他们所理解。既然已前赴后继踏入征程,作为投资同仁就只能在创业长征过程给予建议,以期避免重复踏入创业的不同陷阱,提高创业成功机率。
在分享创业五项全能时,笔者要分享和纠正一些关于创业和融资成功的故事:
1.个人对创业的理解其实并不同于很多同学理解的创办公司、找投资、成功上市、迎娶白富美、财务自由做投资人等等等的循环。“只有初恋般的热情和宗教般的意志,人才会成就某种事业!”——创业首先是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也是一条不归路,即使失败,也会百折不挠。有的中间过渡会去打工,也是积攒资源谋市再起的储备,所以,有些大企业虽然很欣赏全能型的创业者,但都不会录用,因为知道他们只是过渡。所以,一旦选择了创业,就斩断了退路。
2.融资成功不等同于创业成功。哪怕企业成功上市,也只是拓宽了企业成长的空间和平台,投资机构和资本市场只是为企业持续成长、追求卓越提供了加油站,长征的目的不在于补给,而在于胜利。
3.在与很多大学创业者的交流过程中,很难看到他们对事业的野心和商业成就的追逐,更多是对已获得融资的同学的羡慕和不服。在这里,也做一个普及,许多融资成功的企业,光环和媒体的追逐会让台下其他企业产生一个错觉,以为资金到账,创始人财务自由,创始人身家倒推过亿等,这都是一个资本的幻影。投资机构注资企业,钱是打在公司账户上,而公司账户上的钱是严格按照经营预算来支出的,指派的财务总监也会严格的按照财务制度和预算来监管账户,并不是打在创始人个人账户上任其花销。一般在上市前或C轮前,投资机构一般会锁定创始人的股权,限定其薪酬,很少给创始人套现的机会,所以,如果企业不上市或估值不理想,创始人很难财务解套,更不用说财务自由了。
德鲁克说“管理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它可以学,但不可以教”,创业更是如此,许多创业有所成就的人士分享成功秘诀是往往把它归结为运气。笔者也经常受邀给大学生分享如何创业成功的秘诀,而我的答案是“成功无法复制,但失败可以避免”,所以在此分享的都是在创业路上如何披荆斩棘、迎难克敌。我没有创办过成功的企业,到目前为止,和几个合伙人创办的早期基金也在创业的路上,在这里从投资机构的一角来探索大学生创业的路径——大学生创业铁人五项修炼
(一)定项目
1.大学生接触的商业层面和边界有限,所以要遵循商业的法则“不熟不做”。从自己熟悉的学生市场及周边来摸底调研,找准适合自己的商业定位。比如衣食住行娱医等,从大家刚性需求、高频次、客单较高的一些层面展开,找准一个点,深挖进去,找到水后,在沿线拓展挖出一条河。笔者接触过几支团队,有的从帮助学生们逃课、宅、懒人、短途等领域展开,在与大的平台竞争时选择了错位竞争,整个商业计划让人眼前一亮,一家做考研考题社交的项目我们甚至都已过会,进入到了实质合作阶段。但也有一些,从学校角度切入,做防范学生迟到、替考、智慧教室、传统产业改造等,而这些需求的解决方案,涉及到的利益群体和消费频次、竞争门槛都选错了市场,投资人接触到这些商业计划,只会匆匆一眼。
2.产品的打磨,需要小范围试错和不断迭代。在创业过程中经常是锁定了一个细分市场和客群,可深挖下去才会发现是伪需求或与预期差异太大,这个时候,团队要勇于舍弃和否定,重新定位,针对人群重新设计产品和业务流程,匹配资源和团队。
3.找准一个点,一针捅破天。当产品和服务在样板市场打样之后,创始团队要在次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和完善商业模式,打造市场、团队的核心竞争力。接触到很多的创业者都把验证后的模式加资本的保驾护航当成核心竞争优势,这其实是没有底气的一种说法,拼资源总有比自己更巨无霸的产业王者。如果商业模式和竞争优势没有凸显,资本的助力也很难让企业如虎添翼。
4.踏准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的浪潮。大学生一定要利用自己的优势,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领域的创新创业将新老企业拉到了同一个平台上,产业机会给大家的机会是均等的。在这门户网站都是传统企业,淘宝网都是老企业的时代,创业权威被大打折扣,大学生不会再被老一辈的企业家耳提面命企业应该怎么做怎么做,机会在这股浪潮面前被拉平了。当传统企业在为互联网思维,互联网+,互联网人才挠头不亦、重新学习时,大学生们先天具备这些优势。
(二)找合伙人
1.创业初始,搭建班子至为关键。创始团队的构成更是后续融资和推动企业不断成长的基因和原动力。大学生人脉局限,创始班子往往是发小、校友、同学等构成,这有利也有弊。利在彼此知根知底、性格能力互补,弊在大家起点类似、眼界类似、资源类似。建议在搭建班底时,眼界可以进一步拓展一下,搜寻一下自己前几届的学长学姐、校友会的师哥师姐,如果能引进一两个在商界打拼的企业家校友做顾问或天使投资人就更棒了。这样可以从行业、资源、眼界、资金等给予更大的互补,而有商业经验的创始团队在后续的融资、规模化的运营管理等层面会持续加分。
2.创始阶段的415规则。企业创始阶段原则上创始股东不超过4人、1个控股大股东过50%以上股权。创始股东过多,利益和沟通成本太高,也不利于后续投资资金的进入,1个带头大哥,要能在个人利益、股东利益、公司利益间做好平衡和取舍,要能让大家信服和持续追随,要打造自己的独属人格魅力。过50%的股权保障从法律上对企业所有权和决策权的控制。
3.股权机制的设计。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人来人去,有些人因业绩和能力、责任心会逐步的升迁、纳入核心层,一些空降兵如CF0等也会在后续融资和上市过程中给企业资本增值,这些都会逐步的纳入股权激励范畴中,要有明确、正向激励的股权激励方案。有些则因家庭、能力、学习等原因,会离开或跟不上公司的快节奏发展,则必须有一套明确的股权退出机制来实现吐故纳新。尤其牵扯到创始人股权的激励和退出时更是重中之重,一个操作不慎就是大灾难,在创投圈内屡见不鲜。许多同学搭班子、分股权、分工时哥们义气为先,从不考虑这些,但后果往往是兄弟成仇、夫妻反目,一定要慎之又慎。
(三)找投资
1.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对资金的渴求也是不一样的。在公司没有搭建成型前,市场的调研、产品的原型设计和研发、样板的试点往往需要团队自己凑钱来展开,这个时候找投资机构融资成功率可以忽略不计,这个时候家人、自己、同学是注资的主体。随着项目的团队信心和市场积极的反馈,产品原型有了,样板也有了一个好的开始,商业模式进一步验证,这个时候,可以将自己周边的亲戚朋友、一些投早期的天使投资人纳入投资人清单,然后制作商业计划书,开始游说他们出资。当公司商业模式成型、数据开始攀升时,结合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的融资节点就可以推进A轮、B轮….至于上市,实在是可遇不可求,这跟运气确实有关!
2.比把产品卖给消费者更难的就是将股份卖给投资人。如果还有其他,就笔者想来,也就是投资人去募集LP资金的时候也是其一。所以知道这个逻辑,创业者就应该明白,坐在对面的投资人,他是资产受托人,他有严格的投资纪律、投资标准去遵守,越往后期基金回报的压力就越大。所以,在与他沟通时,先期了解他们基金的背景、投资专注的领域/行业/阶段、是否已投类似项目、基金目前的阶段(刚募集还是处于退出阶段)、投资人的行业背景/性格/偏好等至关重要。
3.找投资人的沟通渠道。目前的创业大赛、项目路演、孵化器、创投节目、创投论坛、协会论坛、财务顾问、校友会等都是接触投资人的一些途径,也有一些创新的形式,如在行、领路、聚份子等,还有一些媒体如36KR、品途等,都可以搭建创投约见、沟通的平台,为继续推进下一步融资对接提供了机会和可能。
4.创业初始阶段,可以考虑多元的融资形式,多运用目前的股权众筹、产品众筹、店面众筹等新兴融资方式,来解决公司经营和发展中的资金需求,同时,更关键的要苦练内功,加快自我造血的功能。毕竟企业要靠持续不断的营业收入和源源不断的现金流来拾阶而上,而非依靠外部输血来强大自我。
(四)找资源
1. 孵化器其实应该是大学生创业的首选。作为从学生身份过渡到商人身份的一个过渡平台,孵化器其实起到很关键的作用,在这里可以系统学习和交流到完整和完善的商业训练、铺设人脉、建立商务网络,而定期举办的创投路演、私董会、培训更是弥足珍贵。
2.找一个一对一、长期辅导的创业导师。可以从周边接触到的企业家、校友、投资人中优选一个,让其担任企业的顾问或进入董事会,在公司未来的发展战略、管理、融资规划、上市以及家庭等领域给予资本运营、产业运营和人生经验的分享和长期辅导。
3.新一代的大学生群体,性格、消费习惯和边界远不是70后、80后的世界观,一个项目的创意、实验、完善很可能背后有一个跨国的小团队来支撑和运作,而NGO、公益、社会企业等也成为新一代的选择,其实从笔者接触到的90后来看,他们更有担当和更有舍我其谁的勇气,所以在构建商业或人际网络层面,大学生要利用自己的全球视野和小组协作,将兴趣、商业、社会做更新的跨界和嫁接,构筑全新的网络。
4.借用政策的东风。目前国内的政商关系终于回归正轨,国家层面开始推动的政策下放、行业敞开、创新创业支持等史无前例。而对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支持也媲美当年的上山下乡,所以要主动接触和了解目前的政策,从资金贷款、孵化器以及接下来的学校科研成果转化、大学基金等领域获取独占资源,这些都是传统企业和老企业所不具备的。
(五)自我超越
1.企业,企业,无人则止!一家企业的发展腾飞,核心在于创始团队驱动,归核于企业家精神。而只有商业百战才会锤炼捶打出企业家。所以,作为大学生创业团队,要在企业种子阶段,就要根植企业家的火苗,在商场博弈过程中,不断的总结得失、不断的复盘,做为带头大哥的核心更应该树立远大产业抱负和梦想。
2.将创始团队能力发展成组织能力,构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将原来单打独斗、各挡一面的团队能力,通过复杂的事情简单化、简单化的事情流程化、流程化的事情标准化,标准化的事情文化,通过组织、制度、流程、文化的系统构建打造成一个离了谁都能有效运转的商业体系。
3.打造“利益共同体”、“事业共同体”“梦想共同体”平台。通过明确、清晰、阶段化的战略规划和部署,将小团队、小项目持续进化成利益共同体平台,锁定大家的共同梦想和利益,促成组织活力的激发和快速成长,在这个阶段股权、期权、年薪、年功、奖金、旅游、团建、家属会等综合运用,将个人利益统一到集体利益。随着组织的优化,文化的形成,组织会将不符合公司价值观和评价体系的人汰弱留强(负面的文化会汰强留弱)。这个时候,企业将个人的成长和成就、成功在组织平台上分步实现,创新小组、事业部、独立子公司、员工控股子公司、集团参股公司等会纷纷涌现,构筑一个大的事业平台。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和阶段性的成功,企业也会更加积极的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原来源于创始人的梦想会更加具化出产业梦想和抱负,来汇聚更多的优秀人才、产业资源和社会声望。
4. 平衡好家庭和事业的关系。笔者创业也非常早,期间经历了结婚、生子、家庭,事业也随着上升起伏,坦白讲,两者之间存在竞争关系,毕竟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专注是有限的,如果两者都需要你全身心的时候,往往顾此失彼,所以这对大学生而言也是非常大的考验。所以,我们经常听创业者分享的时候往往是成就了事业,辜负了家庭。这需要创业者去平衡和协调。
5.养成持续学习的习惯,培养四大能力。第一,自律。认真管理好时间,去做最重要的事,见最重要的人,学会放权,学会培养人,学会分身术。第二,自愈。千磨万击还坚劲,百折不挠。要有强大的内心和自愈能力,将失败看成机会,将挫折看成挑战,越挫愈勇。第三,自燃。不管内心千疮百孔、身心疲惫,当出现在客户面前、团队面前、公众面前,立马激情四射,光芒万丈,影响他人。第四,自学。学习周边优秀人的思维、做法,多看书,多看跨界的书,将商场上的磨练、书本上的文章、人事上的历练融汇一体、汇铸一炉。
创业,就是以有限的资源成就无限可能的梦想之旅!创业路上,边走边闯,让我们以冰心诗篇共勉:“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它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