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的生命价值解析(不工作,生命会枯死!)
发布日期:2015-07-28浏览:1727
时下刚进入十一月,正值大中专毕业生求职、各大企事业单位集中招聘的旺季!新岗位,从企业机构的角度来看:意味着新鲜的生机与活力!新工作,对于大学生来说,则是一个新的生命历程的开始!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孩子由学生到走上工作岗位则意味着生命力的传承真正完成!由此,招聘新人,找工作,就变得牵动亿万人的心!如果说,单位空缺的工作岗位是固定的,对求职者却是活生生的,对大学生而言,更为严峻的是:社会上还有大量的往界毕业生待岗、还有无数的人正准备跳槽、还有成千上万的人正在找工作或一直没有找到工作,当然,还有无数无数的人倦怠了工作,正想永远永远地辞去工作、远离职场、远离人群、远离争斗……
工作如此让人欢喜让人忧!工作到底是什么呢?人们提到工作,首先意味着薪水,即工作可以带来收入,有了收入,就可以购买一切自己想要的东西,工作似乎是一件美好的事!然而,为什么又有如此多的人厌倦工作,想远离职场,甚至想远离尘世呢?工作到底是佛?还是魔?也许真的是该好好思考一些有关工作的价值的时候了。
工作也许应该有很多的价值。工作的价值,对于一个二十多岁刚工作的人来说,是一种新鲜的生命体验,是一种经济独立后的呐喊,是一种心理和精神独立的宣言,是一种生命价值感的最真实呈现!工作前,无论自己如何优秀,对于一个没有工作和经济收入的人而言,心中莫名的畏惧也许就是担心父母或供粮人“断粮”,由此无形之中,心中即便对父母或供粮人有再大的不满,也难以作最为彻底的反抗与革命,也许!或者更为确切的说法是:因为生活费,而不得不“寄人篱下”!而工作了之后,无论如何,自己可以养活自己了,用他们的话说是:终于在吃饭这件事上,不用求人了!是的,在吃饭的事上,不用求人,这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但凡过来人一定深有同感!对于一个刚刚工作的年青人而言,因工作而有收入,有了收入而不用愁吃饭之事,以及由这事解决之后而带来无数后续心智成长等等,我以为最精准的表达应该是:工作的核心价值无异于一场心理革命!这种生命体验,对于刚工作的人而言,也许是当下的,也许是模糊的,也许只是某一个片刻的一念之闪,然而,对于他们的父母而言,这种体验是极为欣喜的,至少有一天,当父母们不能再为孩子提供粮食时,他们可以放心地离世!身为父母的我,是这么想的!而当我这么想的时候,常常会喜极而泣!非常真实!
工作最实用的价值,莫过于对三十多岁的人而达到之最!生活中最常见的工作托辞就是:养家糊口! 工作可能就等于奶粉、工作可能还等于北上广新居中的一瓢一碗!我当年也是这么过来的,这个月的薪水买窗帘,下个月的薪水买茶几,或者偶尔也为自己买几件新衣服,即便如此,工作生活都是喜滋滋的!为人父、为人母的日子也因为有工作而过得踏踏实实。其核心在于:工作再苦再累,可是有盼头,一天一天有新的气象,或是孩子又长高了,或是家里又添置了新的家什,或是工作上又加薪了,或是职位上又连升三级了,总之,对于三十岁左右的人而言,工作是最有奔头、最有活力、最有干劲、最敢于创新与冒险的事情!不少企业,洞察到其中的奥妙,于是在最需要成效、最需要业绩、最需要创新的岗位上,大胆起用年轻人,尤其是三十岁左右的人,其体力、智力、心力、斗志都是最强,最容易出成绩、成果的时候。对于三十岁左右,在工作刚刚当道的人,几乎是人见人爱!爱业绩、爱收入、爱冲劲等等,凡有人爱,再苦再累也值得!
突然,有一天,名有了,利有了,房子、车子、孩子、票子、位子都有了,人也四十了!自己在某一个工作岗位升也升不上去了,除非上面的老板不干了;加薪也无望了,因为万人之上,几人之下了,加之市场行情也变幻莫测,自己的作为也不明显,渐渐地工作也成为一件十分腻味的事了!于是一些从未有过的念头也渐渐袭上心头了:人到底为什么工作?人到底为谁而活?我是谁?我为什么是今天这副德性?我这到底要往何处去?谁在左右我的生活与人生?……好累啊!这人世间有没有净土啊?那怕只待一天两天也行啊!
这世界真的变了吗?也许真变了,也许没变,无论如何,当下对二十多岁的人而言,工作还是新鲜的;对三十左右的人而言,工作还是如同奶粉般实在!只是对于四十岁的人而言,他们进入到一个非常特殊的生命阶段,用职场上的话讲就是:以前一直埋头拉车,如今需要抬头看看路了,这个路不在外,在心里。更重要的是,从忙碌的三十多岁一路匆匆走来,太快了,太物质化了,太视觉化了!当可视、可看、可数的东西有了之后,心却迷失了。所以,这个阶段只是需要重新找回自己的心,找回自己最内在的生命动力,找到工作最原始的生命价值!无他!
其实,职场没有错,每一个职场的存在都只是社会职能的部分载体,比如公安机关、检察院、法院等等,比如保险公司、银行、证券、信托公司,比如学校教育机构、社会教育与培训机构等等,即便是如今突飞猛进的互联网行业,说穿了,每一个职场就那点事,说大也大,其行创新长空间也够大的;说小也小,就那么几个职能部门,就那么一些岗位,但有多少公司能经得起一个人用二十、三十、甚至更长的时间去尝鲜呢?
中国有一句古话说得好:山不转,路转;路不转,心转!
那么,对于四十岁的人而言,到底是心转带动工作转呢?还是工作带动心转呢?我们或许可以先看看一些现实的实例:
我的一个地产商朋友,身价数十亿。40多岁时,突然有一天宣布要退出江湖为自己活一回。先是国内国外到处旅游,然后到处学习国际心理学大师课程,再后来斥资数千万离婚再结婚。不料,2年不到,便郑重向大家宣布,要重回职场,理由是:实在玩不下去了,也实在没什么好玩的!还是每天工作,比较实在!相信放眼望去,大家身边也一定不乏其人!
我一个金融高管客户,40岁左右,功成名就,因分管集团公司业务部门,其压力不止是月复一月、年复一年的业绩归零与超越,还有来自销售精英们日复一日的利益抢夺与人际争斗,为此,十多年下来,他感觉自己的工作不胜其烦!N年前,就告诉我:老师,我职业倦怠,强强烈烈的职业倦怠,我想离职,可又舍不得一年几百万的收入,我怎么办?请你帮帮我吧!离上次见面至少是3年后,前天又见着他,他还在原来的职位,还拿着原来的薪水,手下的人尽管已经减半,可是他的精神面貌却大为改观!后问及此事,他真诚地回答我:就在他准备提辞职报告的前一天,他的一个新任主管,请他去开训,主管看他开训时越讲越激动,于是干脆将一个上午的时间交给他,没想到仅仅一个半天,让他彻底放弃了离职的打算,用他自己的话说是:看到讲台下一双双渴求的眼睛,他第一次真真切切地体验到了:什么叫被需要胜过被感激!自此,也完全改变了他的工作态度与工作价值观!用“重新活回来了”形容他,一点也不为过!
上个月,去上海老年大学给一帮刚刚退休的老年学友们讲《老年阳光心理学》,课间问到有多少人想被返聘去工作时,几乎有一半的人举手,有的说:可以帮忙做会计审计,有的可以做律师顾问,有的可以教人唱歌,有的可以教人太极,还有的可以教书法、健身,甚至还有人愿意帮人带孩子学国学等等,更有人高喊:免费也成!……面对好不容易得来的退休生活,却有一半的人想回去工作,实在令人费解。后问及原因,几乎百分百想工作的人都说:与退休后的无所事事相比,还不如出来找点合适的事干,人会活得更带劲一些!现在时兴大妈广场舞,可自己又没有多大的兴致与天赋!似乎这帮退休学友们的话也十分有道理,与上班的时候相比,人突然闲下来,的确容易生病、在家容易生事!相信家有老人的同志们都应该深有体会!
还有更突出的个案就是:香港首富李嘉诚老先生,虽年事八旬,据说依然天天上班,闲不住!著名作家杨绛先生,今年已经103岁,依然笔耕不辍,活得阳光灿烂,有滋有味!著名演员秦怡先生,虽已经九十多岁高龄,前不久接受媒体采访时还说:刚刚写完一个剧本,并准备在其中饰演一个女工程师,并深信自己是最能把握此角色人物内心的人!
从以上的案例,我们可以先分析下,失去工作可能对人的影响:其一,无所事事,失落感倍增;其二,没有同事,人际刺激与心理支持匮乏;其三,有能耐却无处去,其价值感丧失会直接导致心情压抑、抑郁;其四,大脑缺少必要的外在刺激后,其功能会大大减退;其五,与家人间缺少工作上的同步与谈资,心态会变差,或与家人的冲突会增加;其六,不工作可能带来作息不规律,从而诱发相关身体毛病等等等等。或者我们设身处地地想一下:如果我们从现在开始不工作,那么可能会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状态呢?也许有人说:我会去旅游,我会去钓鱼,我会去打高尔夫,我会去购物……还有的人会在家看书,看电视、养花、做瑜伽……。那么再请问下:有什么事会让你天天做、月月做、年年做且乐此不疲的吗?我以为,不太会有,或者说肯定没有!如果有,那么这件事一定是与服务他人相关!而且,如果要天天、月月、年年持续相关下去,一定是服务者与被服务者的利益高度相关!或者,用一句大白话表达就是:无论是人,是神,都离开不他人。而一旦与他人关联,又一定会因为彼此利益的高低、大小、多少、贵贱而引起纷争,所以说,有人,有事,有服务,有利益纷争才是生命的本色。而人、事、服务、利益纷争几个要素加起来正好是工作的必备要素!可见,人与工作何其相关,何其纠缠!
或者,我们再从正面看看,工作的生命价值到底何在?用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的理论来说:人有五大需要,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人唯其需要得到满足之后,才会感觉活得象个人样!接下来我们看看工作与人的五大需要的关联度如何?其一,工作有收入,可以满足人的生理生存需要;其二,工作职场有制度、有劳动法保障,工作的时候有上下级、有同事,可以满足人心理与身体上安全、归属与爱的需要;其三,工作上,有不同的岗位职责,有不同的考核标准、有不同的职级晋升空间,岗位也好,考核也好,晋级也罢,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人的心理、心智模式,也是在这种职场锻造之中日益成长与成熟起来的。也就是说,工作、考核、晋升的过程,也是自我人格、精神拓展、内心强大与超越的过程,用一句时髦的话说,工作也是一种能提供薪水的最超值的学习与成长的平台,难道不是吗?那些富二代的父母们,为什么先要花钱、托人让自己的子女去到大公司从最基层的员工做起?其道理一定不外于此!还有,凡是我们自己有创业经验的人都深有体会:创业之初,都是自己掏钱让自己学习如何做老板?让自己学会如何挑选最合适的员工。有时,创业还可能血本无归,即便如此,作为创业当事人,依然会觉得:非常值!至少,当有一天回首职场时,他们知道自己曾经在创业这条路上闯过、试过,不后悔!同时也正因为试过、经历过,所以才会更加珍惜接下来的每一份工作!才会更加理解每一个当老板的不容易!想想看,如果我们的身边有创业过的员工,有对工作机会非常珍惜的员工,有对老板有更多的理解的员工,工作职场中的每一个人,包括老板在内,又会用什么样的态度与行为回报这样的员工呢?或者,如果我们真的是有理想有抱负的人,无论自己是不是老板,工作本身是不是就是最好的实现梦想与抱负的方式呢?有人也可能会说,很有道理,可是听起来似乎还是很累!没错!活着是有些累,当老板也很累!可是我们有没有想过:真的当一个人活在这个世上,他既不需要他人,也不被他人需要的时候,他可能不累,但是脱离人群,他还会死,枯死!《鲁宾逊漂流记》中的鲁宾逊之所以还能从孤岛活着回来,一是他有强烈的求生动机,二是他的“星期五”也为他提供了强大的“陪伴”与“沟通”需要的满足!
相行之下,40多岁的人一群一群地想要离开工作岗位,想要辞职,想要找净土,其症结到底何在呢?也许,除了上述的一些分析之外,当下最流行的幸福心理学的创始人马丁。塞利格曼《持续的幸福》一书的观点可以帮助我们找到蛛丝马迹的症结。美国当代心理学家塞利格曼博士通过大量的实证研究发现:一个人想要获得持续的幸福,必须满足这样5个条件,其一是积极情绪,其二是投入,其三是人际关系,其四是意义和目的,其五是成就。同样我们可以分析下,持续幸福的5要素与40岁想离职的人的工作状态关联度:
第一,积极情绪。可以想一下,但凡要辞职的人,心态一定不好,特别是和那些刚入职的大学生们相比,一定是否定情绪要远远多于积极的肯定情绪。当然这种否定情绪的源头非常复杂,其中有对公司、对工作的否定,也有对自己、对他人的否定,同时这种否定情绪的存在也一定有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要真正彻底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另外行文剖析。当然也有一个便捷法门就是:试图让自己在当下十个否定中的人和事中,找出一个肯定的人和事;比如:我们会骂老板无能,抱怨市场太乱,竞争太激烈、公司制度不合理……等等,除此之外,可不可以说,自己在公司十多年,对公司的一草一木还是非常有感情的!再比如,我们会怨恨自己不再年轻、没有闯劲、不会拍新老板马屁……等等,除此之外,可不可以对自己说:其实我在公司也把握了属于我的激情岁月,我在公司也创造了属于我的成绩与辉煌,虽然已经过去,我依然很知足,也非常感恩!如此等等,或许当我们有这样的转念之时,就会发现:我们的似乎心立即就开始柔软起来了!情绪也不再那么负面了!如果再有更多的转念呢?也许不辞职,也是一种非常不错的决定?!或者,放下负面情绪,立即开始着手找新的工作,对自己、对公司、对手下等等都是非常不错的选择呢?再者说来,大家天天上班,谁愿意与“一脸死相”的人打交道呢?就好象我们在生活中,都不太愿意接近怨妇一样。也许这就是塞利格曼博士所说的积极情绪最本质的含义吧!
第二,投入。塞利格曼先生所说的投入是指工作或做事时“心无旁鹜”式的。工作可以让我们投入,尤其是做自己喜欢并擅长的工作时会不自觉地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我以为要做到持续的心无旁鹜式的投入,最便捷的法门就是,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地选择自己最喜欢并擅长的工作和岗位!什么是喜欢并擅长?如同做饭菜,你喜欢吃自己做的饭菜,是真喜欢;你喜欢做的饭菜还能让别人喜欢吃,并让不认识的人花钱持续来吃,那么你做饭菜的功夫就叫擅长。工作也是一样,自己喜欢是前提,在职场所做的份内事,如果合领导的意、合关联部门的意,合下属的意,同时团队协作后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客户也喜欢,并不断购买,你的职场功夫就叫擅长!对于职场上的中高层管理者们,我们在工作时有没有体验到真正的“投入”感?我们对自己所做的工作是否喜欢并擅长呢?或者说,你在你的领导、同事、下属身上有没有看到这种“投入”状态呢?也许有,也许你从来没有从这个角度观察过自己及其你职场中的身边人,坚持观察一段时间试试看,也许会有新的发现与见地!在生活中也是一样,但凡自己的孩子对一件事情不用家长督促检查就十分投入,那一定表明他是真喜欢,在喜欢的前提下,接受一些训练,就会变得擅长了,就这么简单!我们初入职场时,也许真的是非常喜欢某一件工作,而后来不喜欢,或者想离职走人,常见的情况是:我们一不小心为自己喜欢的事附加了别的意义,诸如收入成长太慢,诸如职场人际关系太复杂,诸如领导人领导风格有问题等等。我以为,对于那些想辞职的人而言,先清理一些不必要的工作附加是决定离职与否的一个重要前提,不然的话,即便离职后到了下一个单位,有可能还是会因为同样的理由,再度辞职,一不小心进入恶性循环中难以自拔,这种情况表面上看起来是别人的事,实质上都是自己惹的祸。
第三,人际关系。可以说,有工作就有关系,或者说有工作就必须面对关系。做自由职业的人,如摄影师、培训师、律师、作家等等人都知道,自由职业什么都好,就是没有持续的工作关系,尤其是时间久了之后,我们会发现如果有一群闺蜜,能时常与自己在不同主题上分享交流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而工作,上班本身就可以让自己有持续的同事关系、上下级关系、客户关系等等。如果有时同事之间有矛盾、有误会、有利益冲突,一方面,这是很正常的事;另一方面,也是职场上必须的事,尤其是在心理学家们看来,团队中有反对派,才会保持必要的团队活力。有不少的高管死就死在不能正确解读团队冲突对于保持团队活力的价值上。在塞利格曼博士看来,没有人际关系,就谈不上幸福;从人的生命来源与成长上看,我们来自于父母的夫妻关系,成长于家庭亲子关系与学校师生、同学关系,工作本身也必须依赖于同事关系,我们的工作任务和指标才能得以完成,同时,我们的日子也只有在关系中才能过得下去,人生也才能得以圆满。用马克思的话说就是:人的本质就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也就是说,不通过关系,你真的能说明白你是谁吗?你能彻底搞清楚你从哪来?你到底为什么活着吗?所以在很大程度上,我们可以说,我们的人生就是一个源于关系,通过关系,服务于关系的过程!我们生命中的美和幸福都源于自于关系,先有了关系,才会有爱,有付出与回报,有牵挂与被牵挂,生活才会滋生出无限的柔情与密意来。有人曾经笑称:世界上最悲哀的事莫过于那些从来没有见过皇上的后宫佳丽们,与其说他们是等死的,不如说他们是活活枯死的!再看看我们的工作关系,我们的那些同事们,与他们在一起上班、说话、做事,不光有收入,还能让自己长见识,长本事,让自己有喜有忧的时候有听众;更重要的是:没有他们,我们哪里懂得心计、懂得理解、懂得包容?不懂得心计、理解、包容,人哪里会有成长感?哪里能理解那种“70而耳顺”的满足感呢?也许有人会说,似乎我从来没有从这个角度去解读工作中的人际关系呢!是的,换一种眼光去看看哪些曾经被你定义为庸俗、世利、浅薄的人,也许真的是你看人的角度有问题呢!至少是看问题太一根筋了!而人际的本质一定是多维度的!就好象一个青春期的孩子,对四十岁左右父母们的评价一定是:保守落后的分子!而一旦他看到了更落后的父母后,或者他远远地离开了父母之后,慢慢知道:父母即便不新潮,却是世界上那个最疼爱自己的人!当父母们知道远在他乡的孩子想你想得泪流满面的时候,你还会记恨当年他对你的“挖苦么”?!即便记得,也一定是幸福的吧!
第四,意义和目的。在塞利格曼看来,如果人生没有目标,做事目的不明确,我们是很难体验到幸福的。当然更为重要的是:这个目的是由自己定义的,是发自内心的。比如我们前面提到的:大学生的工作的首要工作目的是:赚到生活费。所以当第一份工作能解决自己的生活费时,他们就会感觉很幸福;如果这份提供生活费的工作报酬远远超出自己的预期,他们一定欣喜不已!这份欣喜就是源自于他的工作目的。再比如,三十多岁的人,最想赚得的是孩子的奶粉钱,这是他们的最现实的工作目的。现实生活中的奶粉钱也许有无数种途径可以得到,然而通过父、母亲角色的认同所赚得的,也许才是最让人幸福的事!同时,这也是作为赚奶粉人的合作者、同事、朋友、老板等等身份的人最喜欢并愿意去支持的事!而人到四十后,名利都赚得差不多了,孩子的学费也不愁了,那么人工作的目的和意义何在呢?也许有不少的人早就知道。但,至少目前处于职业倦怠的人还不太清楚?或者他们正在寻找中。用塞利格曼博士的话说,这也就意味着工作的内在意义与目的迷失。当然,这不仅是一个个人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一个重大的哲学问题。孔子说“四十不惑”,我以为这是他为四十岁人提出的一个人生成长方向吧!或者说,面对衣食无忧的中高层管理者、面对名利双收的四十岁人,接下来必须做的一件事就是:为自己定义自己人生和工作的意义与目的!此为一切人生之惑的种子惑。否则辞职一百回也没用!去到净土住一辈子也不能解决根本问题!还有,这个定义人一定不是父母、不是配偶、不是领导,不是师长、更不可能是亲朋至友,必须是自己!且唯一只能是自己!否则,我们迟早还是会找各种各样的理由逃离或辞职,或再次陷入更深的困惑之中。回答这个问题,我以为有一个十分便捷的法门就是:给自己一块百年后的墓碑,以“这是一个……的人”为句型,想出最能表达自己到底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或者是一辈子到底在做一件什么样的事的人。做这件事时,可以无数次否定,直至自己完全、百分百认可,且在接下来的人生路上无论难易、成败均不会改变这句话。这样的话,基本上,我们就可以说:我真的知道了我人生的意义和目的了,我现在也真的知道了我工作的目的和意义了!在此之前,塞利格曼在2008年曾出版过一本书《真实的幸福》,其中仅包括前前面提到的三项,不包括意义和目的。2012年11月第一版的《持续的幸福》中,塞利格曼博士加进了这一条。我以为,这一条十分符合中国当下有名有利之后的职场上的中高层管理者们,且在我的课程中,百试不爽,我本人也是遵循这条原则从万般的职场倦怠中,一路蹒跚活出今天的清明状态来。
第五,成就。这一条也是塞利格曼博士后来在《持续的幸福》中加进来的一条。在塞博士看来,成就不止在行动,更在于接近目标的过程。我以为,仅仅只有达成目标还不能概括“成就”的全部人生含义。我以为“成就”应该解读为:持续超越服务他人的能力,或者称为持续具备利他的个人价值。目前职场上,正流行一种说法:一个人如果没有被利用的价值,再好的工作,再多的薪水,也会与他擦肩而过。这句话听起来似乎非常刺耳,其实,当职场想跟我们说Bye-bye时,本质上就是在告诉我们:现在自己能提供的价值与职场该岗位上所需要的价值似乎不合?!合也好,不合也罢,如果是事实,也是我们必须正面面对的事,此地不合,并不代表彼地不合。更为重要的是,我们自己的人生目标与方向先清楚了以后,我们才能真正决定在当下的职场是该留还是该去?我们与职场的关系应该是主动和双向选择的关系,所以无论职场需要不需要我们,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即便下岗了,也不必自寻烦恼,自己作践自己。再或者,如果我们的人生目的与意义与当下职场的目的和意义是合的,我们又何必太在意职位上的高一点或低一点,收入上的多一点还是少一点呢?重要的是,在自己岗位上所做的事能被大家认可,能造福大家,那么成就也好,业绩也好,贡献也罢,能被职场需要,职位与收入也一定是迟早的事,水到渠成的事,不是吗?其实,成就的本质就是一种生命的意义感与价值感!就是个人利他价值的真实呈现。在职场中,不要说高端管理者,就是一般的员工,即便工资再高,如果在他们的工作中,找不到意义与价值感,感受不到自身的利他价值,他们或迟或早也会找各种理由离开的。回头再看看我们上面提到的几个案例:身价数十亿的地产商、年薪几百万的高管、香港首富李嘉诚、百岁作家杨绛、九十高龄的编剧秦怡等等,都是在用自己的方式活出生命的利他价值与尊严!你、我、你的父母、你的配偶、包括孩子,哪一个又何尝不是呢?
由此,也许我们应该深深地懂得:当我们的身边,如果有人在极力在展示自己的利他价值时,无论我们身处何处、身外何种状态中,我们都要记得多多欣赏与赞美他人,包括自己,因为多一份欣赏与赞美,就会让人从内心滋生出无穷的力量与价值感来!也许,这就是真正的持续幸福的真谛!
行文至此,我们稍稍总结一下就会发现:原来人的生命价值与工作的价值竟然是如此高度地融合:即人是有意识的高级动物,人生于关系,成长于关系,服务于关系,也享受关系,生命的意义就在如此!再用“工作”套用一下这个句型:人的价值与成就在于真正具备工作的能力与资格,人独立于工作,成长于工作,服务于工作,也享受工作的过程与结果!也就是说:生命的过程,也是工作的过程;工作的过程,也是生命价值呈现的过程!
原来工作如此美好!工作与人的生命价值如此高度关联!
如果你觉得力度还不够,那么再加上一句话:正当年的人不工作,生命可能会枯竭、枯死!
这应该就是工作最核心的生命价值吧!我以为。
谨以此文,献给那些正在职场工作的人们!并祝福大家在工作中的生命力更加蓬勃旺盛!
工作如此让人欢喜让人忧!工作到底是什么呢?人们提到工作,首先意味着薪水,即工作可以带来收入,有了收入,就可以购买一切自己想要的东西,工作似乎是一件美好的事!然而,为什么又有如此多的人厌倦工作,想远离职场,甚至想远离尘世呢?工作到底是佛?还是魔?也许真的是该好好思考一些有关工作的价值的时候了。
工作也许应该有很多的价值。工作的价值,对于一个二十多岁刚工作的人来说,是一种新鲜的生命体验,是一种经济独立后的呐喊,是一种心理和精神独立的宣言,是一种生命价值感的最真实呈现!工作前,无论自己如何优秀,对于一个没有工作和经济收入的人而言,心中莫名的畏惧也许就是担心父母或供粮人“断粮”,由此无形之中,心中即便对父母或供粮人有再大的不满,也难以作最为彻底的反抗与革命,也许!或者更为确切的说法是:因为生活费,而不得不“寄人篱下”!而工作了之后,无论如何,自己可以养活自己了,用他们的话说是:终于在吃饭这件事上,不用求人了!是的,在吃饭的事上,不用求人,这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但凡过来人一定深有同感!对于一个刚刚工作的年青人而言,因工作而有收入,有了收入而不用愁吃饭之事,以及由这事解决之后而带来无数后续心智成长等等,我以为最精准的表达应该是:工作的核心价值无异于一场心理革命!这种生命体验,对于刚工作的人而言,也许是当下的,也许是模糊的,也许只是某一个片刻的一念之闪,然而,对于他们的父母而言,这种体验是极为欣喜的,至少有一天,当父母们不能再为孩子提供粮食时,他们可以放心地离世!身为父母的我,是这么想的!而当我这么想的时候,常常会喜极而泣!非常真实!
工作最实用的价值,莫过于对三十多岁的人而达到之最!生活中最常见的工作托辞就是:养家糊口! 工作可能就等于奶粉、工作可能还等于北上广新居中的一瓢一碗!我当年也是这么过来的,这个月的薪水买窗帘,下个月的薪水买茶几,或者偶尔也为自己买几件新衣服,即便如此,工作生活都是喜滋滋的!为人父、为人母的日子也因为有工作而过得踏踏实实。其核心在于:工作再苦再累,可是有盼头,一天一天有新的气象,或是孩子又长高了,或是家里又添置了新的家什,或是工作上又加薪了,或是职位上又连升三级了,总之,对于三十岁左右的人而言,工作是最有奔头、最有活力、最有干劲、最敢于创新与冒险的事情!不少企业,洞察到其中的奥妙,于是在最需要成效、最需要业绩、最需要创新的岗位上,大胆起用年轻人,尤其是三十岁左右的人,其体力、智力、心力、斗志都是最强,最容易出成绩、成果的时候。对于三十岁左右,在工作刚刚当道的人,几乎是人见人爱!爱业绩、爱收入、爱冲劲等等,凡有人爱,再苦再累也值得!
突然,有一天,名有了,利有了,房子、车子、孩子、票子、位子都有了,人也四十了!自己在某一个工作岗位升也升不上去了,除非上面的老板不干了;加薪也无望了,因为万人之上,几人之下了,加之市场行情也变幻莫测,自己的作为也不明显,渐渐地工作也成为一件十分腻味的事了!于是一些从未有过的念头也渐渐袭上心头了:人到底为什么工作?人到底为谁而活?我是谁?我为什么是今天这副德性?我这到底要往何处去?谁在左右我的生活与人生?……好累啊!这人世间有没有净土啊?那怕只待一天两天也行啊!
这世界真的变了吗?也许真变了,也许没变,无论如何,当下对二十多岁的人而言,工作还是新鲜的;对三十左右的人而言,工作还是如同奶粉般实在!只是对于四十岁的人而言,他们进入到一个非常特殊的生命阶段,用职场上的话讲就是:以前一直埋头拉车,如今需要抬头看看路了,这个路不在外,在心里。更重要的是,从忙碌的三十多岁一路匆匆走来,太快了,太物质化了,太视觉化了!当可视、可看、可数的东西有了之后,心却迷失了。所以,这个阶段只是需要重新找回自己的心,找回自己最内在的生命动力,找到工作最原始的生命价值!无他!
其实,职场没有错,每一个职场的存在都只是社会职能的部分载体,比如公安机关、检察院、法院等等,比如保险公司、银行、证券、信托公司,比如学校教育机构、社会教育与培训机构等等,即便是如今突飞猛进的互联网行业,说穿了,每一个职场就那点事,说大也大,其行创新长空间也够大的;说小也小,就那么几个职能部门,就那么一些岗位,但有多少公司能经得起一个人用二十、三十、甚至更长的时间去尝鲜呢?
中国有一句古话说得好:山不转,路转;路不转,心转!
那么,对于四十岁的人而言,到底是心转带动工作转呢?还是工作带动心转呢?我们或许可以先看看一些现实的实例:
我的一个地产商朋友,身价数十亿。40多岁时,突然有一天宣布要退出江湖为自己活一回。先是国内国外到处旅游,然后到处学习国际心理学大师课程,再后来斥资数千万离婚再结婚。不料,2年不到,便郑重向大家宣布,要重回职场,理由是:实在玩不下去了,也实在没什么好玩的!还是每天工作,比较实在!相信放眼望去,大家身边也一定不乏其人!
我一个金融高管客户,40岁左右,功成名就,因分管集团公司业务部门,其压力不止是月复一月、年复一年的业绩归零与超越,还有来自销售精英们日复一日的利益抢夺与人际争斗,为此,十多年下来,他感觉自己的工作不胜其烦!N年前,就告诉我:老师,我职业倦怠,强强烈烈的职业倦怠,我想离职,可又舍不得一年几百万的收入,我怎么办?请你帮帮我吧!离上次见面至少是3年后,前天又见着他,他还在原来的职位,还拿着原来的薪水,手下的人尽管已经减半,可是他的精神面貌却大为改观!后问及此事,他真诚地回答我:就在他准备提辞职报告的前一天,他的一个新任主管,请他去开训,主管看他开训时越讲越激动,于是干脆将一个上午的时间交给他,没想到仅仅一个半天,让他彻底放弃了离职的打算,用他自己的话说是:看到讲台下一双双渴求的眼睛,他第一次真真切切地体验到了:什么叫被需要胜过被感激!自此,也完全改变了他的工作态度与工作价值观!用“重新活回来了”形容他,一点也不为过!
上个月,去上海老年大学给一帮刚刚退休的老年学友们讲《老年阳光心理学》,课间问到有多少人想被返聘去工作时,几乎有一半的人举手,有的说:可以帮忙做会计审计,有的可以做律师顾问,有的可以教人唱歌,有的可以教人太极,还有的可以教书法、健身,甚至还有人愿意帮人带孩子学国学等等,更有人高喊:免费也成!……面对好不容易得来的退休生活,却有一半的人想回去工作,实在令人费解。后问及原因,几乎百分百想工作的人都说:与退休后的无所事事相比,还不如出来找点合适的事干,人会活得更带劲一些!现在时兴大妈广场舞,可自己又没有多大的兴致与天赋!似乎这帮退休学友们的话也十分有道理,与上班的时候相比,人突然闲下来,的确容易生病、在家容易生事!相信家有老人的同志们都应该深有体会!
还有更突出的个案就是:香港首富李嘉诚老先生,虽年事八旬,据说依然天天上班,闲不住!著名作家杨绛先生,今年已经103岁,依然笔耕不辍,活得阳光灿烂,有滋有味!著名演员秦怡先生,虽已经九十多岁高龄,前不久接受媒体采访时还说:刚刚写完一个剧本,并准备在其中饰演一个女工程师,并深信自己是最能把握此角色人物内心的人!
从以上的案例,我们可以先分析下,失去工作可能对人的影响:其一,无所事事,失落感倍增;其二,没有同事,人际刺激与心理支持匮乏;其三,有能耐却无处去,其价值感丧失会直接导致心情压抑、抑郁;其四,大脑缺少必要的外在刺激后,其功能会大大减退;其五,与家人间缺少工作上的同步与谈资,心态会变差,或与家人的冲突会增加;其六,不工作可能带来作息不规律,从而诱发相关身体毛病等等等等。或者我们设身处地地想一下:如果我们从现在开始不工作,那么可能会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状态呢?也许有人说:我会去旅游,我会去钓鱼,我会去打高尔夫,我会去购物……还有的人会在家看书,看电视、养花、做瑜伽……。那么再请问下:有什么事会让你天天做、月月做、年年做且乐此不疲的吗?我以为,不太会有,或者说肯定没有!如果有,那么这件事一定是与服务他人相关!而且,如果要天天、月月、年年持续相关下去,一定是服务者与被服务者的利益高度相关!或者,用一句大白话表达就是:无论是人,是神,都离开不他人。而一旦与他人关联,又一定会因为彼此利益的高低、大小、多少、贵贱而引起纷争,所以说,有人,有事,有服务,有利益纷争才是生命的本色。而人、事、服务、利益纷争几个要素加起来正好是工作的必备要素!可见,人与工作何其相关,何其纠缠!
或者,我们再从正面看看,工作的生命价值到底何在?用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的理论来说:人有五大需要,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人唯其需要得到满足之后,才会感觉活得象个人样!接下来我们看看工作与人的五大需要的关联度如何?其一,工作有收入,可以满足人的生理生存需要;其二,工作职场有制度、有劳动法保障,工作的时候有上下级、有同事,可以满足人心理与身体上安全、归属与爱的需要;其三,工作上,有不同的岗位职责,有不同的考核标准、有不同的职级晋升空间,岗位也好,考核也好,晋级也罢,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人的心理、心智模式,也是在这种职场锻造之中日益成长与成熟起来的。也就是说,工作、考核、晋升的过程,也是自我人格、精神拓展、内心强大与超越的过程,用一句时髦的话说,工作也是一种能提供薪水的最超值的学习与成长的平台,难道不是吗?那些富二代的父母们,为什么先要花钱、托人让自己的子女去到大公司从最基层的员工做起?其道理一定不外于此!还有,凡是我们自己有创业经验的人都深有体会:创业之初,都是自己掏钱让自己学习如何做老板?让自己学会如何挑选最合适的员工。有时,创业还可能血本无归,即便如此,作为创业当事人,依然会觉得:非常值!至少,当有一天回首职场时,他们知道自己曾经在创业这条路上闯过、试过,不后悔!同时也正因为试过、经历过,所以才会更加珍惜接下来的每一份工作!才会更加理解每一个当老板的不容易!想想看,如果我们的身边有创业过的员工,有对工作机会非常珍惜的员工,有对老板有更多的理解的员工,工作职场中的每一个人,包括老板在内,又会用什么样的态度与行为回报这样的员工呢?或者,如果我们真的是有理想有抱负的人,无论自己是不是老板,工作本身是不是就是最好的实现梦想与抱负的方式呢?有人也可能会说,很有道理,可是听起来似乎还是很累!没错!活着是有些累,当老板也很累!可是我们有没有想过:真的当一个人活在这个世上,他既不需要他人,也不被他人需要的时候,他可能不累,但是脱离人群,他还会死,枯死!《鲁宾逊漂流记》中的鲁宾逊之所以还能从孤岛活着回来,一是他有强烈的求生动机,二是他的“星期五”也为他提供了强大的“陪伴”与“沟通”需要的满足!
相行之下,40多岁的人一群一群地想要离开工作岗位,想要辞职,想要找净土,其症结到底何在呢?也许,除了上述的一些分析之外,当下最流行的幸福心理学的创始人马丁。塞利格曼《持续的幸福》一书的观点可以帮助我们找到蛛丝马迹的症结。美国当代心理学家塞利格曼博士通过大量的实证研究发现:一个人想要获得持续的幸福,必须满足这样5个条件,其一是积极情绪,其二是投入,其三是人际关系,其四是意义和目的,其五是成就。同样我们可以分析下,持续幸福的5要素与40岁想离职的人的工作状态关联度:
第一,积极情绪。可以想一下,但凡要辞职的人,心态一定不好,特别是和那些刚入职的大学生们相比,一定是否定情绪要远远多于积极的肯定情绪。当然这种否定情绪的源头非常复杂,其中有对公司、对工作的否定,也有对自己、对他人的否定,同时这种否定情绪的存在也一定有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要真正彻底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另外行文剖析。当然也有一个便捷法门就是:试图让自己在当下十个否定中的人和事中,找出一个肯定的人和事;比如:我们会骂老板无能,抱怨市场太乱,竞争太激烈、公司制度不合理……等等,除此之外,可不可以说,自己在公司十多年,对公司的一草一木还是非常有感情的!再比如,我们会怨恨自己不再年轻、没有闯劲、不会拍新老板马屁……等等,除此之外,可不可以对自己说:其实我在公司也把握了属于我的激情岁月,我在公司也创造了属于我的成绩与辉煌,虽然已经过去,我依然很知足,也非常感恩!如此等等,或许当我们有这样的转念之时,就会发现:我们的似乎心立即就开始柔软起来了!情绪也不再那么负面了!如果再有更多的转念呢?也许不辞职,也是一种非常不错的决定?!或者,放下负面情绪,立即开始着手找新的工作,对自己、对公司、对手下等等都是非常不错的选择呢?再者说来,大家天天上班,谁愿意与“一脸死相”的人打交道呢?就好象我们在生活中,都不太愿意接近怨妇一样。也许这就是塞利格曼博士所说的积极情绪最本质的含义吧!
第二,投入。塞利格曼先生所说的投入是指工作或做事时“心无旁鹜”式的。工作可以让我们投入,尤其是做自己喜欢并擅长的工作时会不自觉地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我以为要做到持续的心无旁鹜式的投入,最便捷的法门就是,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地选择自己最喜欢并擅长的工作和岗位!什么是喜欢并擅长?如同做饭菜,你喜欢吃自己做的饭菜,是真喜欢;你喜欢做的饭菜还能让别人喜欢吃,并让不认识的人花钱持续来吃,那么你做饭菜的功夫就叫擅长。工作也是一样,自己喜欢是前提,在职场所做的份内事,如果合领导的意、合关联部门的意,合下属的意,同时团队协作后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客户也喜欢,并不断购买,你的职场功夫就叫擅长!对于职场上的中高层管理者们,我们在工作时有没有体验到真正的“投入”感?我们对自己所做的工作是否喜欢并擅长呢?或者说,你在你的领导、同事、下属身上有没有看到这种“投入”状态呢?也许有,也许你从来没有从这个角度观察过自己及其你职场中的身边人,坚持观察一段时间试试看,也许会有新的发现与见地!在生活中也是一样,但凡自己的孩子对一件事情不用家长督促检查就十分投入,那一定表明他是真喜欢,在喜欢的前提下,接受一些训练,就会变得擅长了,就这么简单!我们初入职场时,也许真的是非常喜欢某一件工作,而后来不喜欢,或者想离职走人,常见的情况是:我们一不小心为自己喜欢的事附加了别的意义,诸如收入成长太慢,诸如职场人际关系太复杂,诸如领导人领导风格有问题等等。我以为,对于那些想辞职的人而言,先清理一些不必要的工作附加是决定离职与否的一个重要前提,不然的话,即便离职后到了下一个单位,有可能还是会因为同样的理由,再度辞职,一不小心进入恶性循环中难以自拔,这种情况表面上看起来是别人的事,实质上都是自己惹的祸。
第三,人际关系。可以说,有工作就有关系,或者说有工作就必须面对关系。做自由职业的人,如摄影师、培训师、律师、作家等等人都知道,自由职业什么都好,就是没有持续的工作关系,尤其是时间久了之后,我们会发现如果有一群闺蜜,能时常与自己在不同主题上分享交流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而工作,上班本身就可以让自己有持续的同事关系、上下级关系、客户关系等等。如果有时同事之间有矛盾、有误会、有利益冲突,一方面,这是很正常的事;另一方面,也是职场上必须的事,尤其是在心理学家们看来,团队中有反对派,才会保持必要的团队活力。有不少的高管死就死在不能正确解读团队冲突对于保持团队活力的价值上。在塞利格曼博士看来,没有人际关系,就谈不上幸福;从人的生命来源与成长上看,我们来自于父母的夫妻关系,成长于家庭亲子关系与学校师生、同学关系,工作本身也必须依赖于同事关系,我们的工作任务和指标才能得以完成,同时,我们的日子也只有在关系中才能过得下去,人生也才能得以圆满。用马克思的话说就是:人的本质就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也就是说,不通过关系,你真的能说明白你是谁吗?你能彻底搞清楚你从哪来?你到底为什么活着吗?所以在很大程度上,我们可以说,我们的人生就是一个源于关系,通过关系,服务于关系的过程!我们生命中的美和幸福都源于自于关系,先有了关系,才会有爱,有付出与回报,有牵挂与被牵挂,生活才会滋生出无限的柔情与密意来。有人曾经笑称:世界上最悲哀的事莫过于那些从来没有见过皇上的后宫佳丽们,与其说他们是等死的,不如说他们是活活枯死的!再看看我们的工作关系,我们的那些同事们,与他们在一起上班、说话、做事,不光有收入,还能让自己长见识,长本事,让自己有喜有忧的时候有听众;更重要的是:没有他们,我们哪里懂得心计、懂得理解、懂得包容?不懂得心计、理解、包容,人哪里会有成长感?哪里能理解那种“70而耳顺”的满足感呢?也许有人会说,似乎我从来没有从这个角度去解读工作中的人际关系呢!是的,换一种眼光去看看哪些曾经被你定义为庸俗、世利、浅薄的人,也许真的是你看人的角度有问题呢!至少是看问题太一根筋了!而人际的本质一定是多维度的!就好象一个青春期的孩子,对四十岁左右父母们的评价一定是:保守落后的分子!而一旦他看到了更落后的父母后,或者他远远地离开了父母之后,慢慢知道:父母即便不新潮,却是世界上那个最疼爱自己的人!当父母们知道远在他乡的孩子想你想得泪流满面的时候,你还会记恨当年他对你的“挖苦么”?!即便记得,也一定是幸福的吧!
第四,意义和目的。在塞利格曼看来,如果人生没有目标,做事目的不明确,我们是很难体验到幸福的。当然更为重要的是:这个目的是由自己定义的,是发自内心的。比如我们前面提到的:大学生的工作的首要工作目的是:赚到生活费。所以当第一份工作能解决自己的生活费时,他们就会感觉很幸福;如果这份提供生活费的工作报酬远远超出自己的预期,他们一定欣喜不已!这份欣喜就是源自于他的工作目的。再比如,三十多岁的人,最想赚得的是孩子的奶粉钱,这是他们的最现实的工作目的。现实生活中的奶粉钱也许有无数种途径可以得到,然而通过父、母亲角色的认同所赚得的,也许才是最让人幸福的事!同时,这也是作为赚奶粉人的合作者、同事、朋友、老板等等身份的人最喜欢并愿意去支持的事!而人到四十后,名利都赚得差不多了,孩子的学费也不愁了,那么人工作的目的和意义何在呢?也许有不少的人早就知道。但,至少目前处于职业倦怠的人还不太清楚?或者他们正在寻找中。用塞利格曼博士的话说,这也就意味着工作的内在意义与目的迷失。当然,这不仅是一个个人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一个重大的哲学问题。孔子说“四十不惑”,我以为这是他为四十岁人提出的一个人生成长方向吧!或者说,面对衣食无忧的中高层管理者、面对名利双收的四十岁人,接下来必须做的一件事就是:为自己定义自己人生和工作的意义与目的!此为一切人生之惑的种子惑。否则辞职一百回也没用!去到净土住一辈子也不能解决根本问题!还有,这个定义人一定不是父母、不是配偶、不是领导,不是师长、更不可能是亲朋至友,必须是自己!且唯一只能是自己!否则,我们迟早还是会找各种各样的理由逃离或辞职,或再次陷入更深的困惑之中。回答这个问题,我以为有一个十分便捷的法门就是:给自己一块百年后的墓碑,以“这是一个……的人”为句型,想出最能表达自己到底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或者是一辈子到底在做一件什么样的事的人。做这件事时,可以无数次否定,直至自己完全、百分百认可,且在接下来的人生路上无论难易、成败均不会改变这句话。这样的话,基本上,我们就可以说:我真的知道了我人生的意义和目的了,我现在也真的知道了我工作的目的和意义了!在此之前,塞利格曼在2008年曾出版过一本书《真实的幸福》,其中仅包括前前面提到的三项,不包括意义和目的。2012年11月第一版的《持续的幸福》中,塞利格曼博士加进了这一条。我以为,这一条十分符合中国当下有名有利之后的职场上的中高层管理者们,且在我的课程中,百试不爽,我本人也是遵循这条原则从万般的职场倦怠中,一路蹒跚活出今天的清明状态来。
第五,成就。这一条也是塞利格曼博士后来在《持续的幸福》中加进来的一条。在塞博士看来,成就不止在行动,更在于接近目标的过程。我以为,仅仅只有达成目标还不能概括“成就”的全部人生含义。我以为“成就”应该解读为:持续超越服务他人的能力,或者称为持续具备利他的个人价值。目前职场上,正流行一种说法:一个人如果没有被利用的价值,再好的工作,再多的薪水,也会与他擦肩而过。这句话听起来似乎非常刺耳,其实,当职场想跟我们说Bye-bye时,本质上就是在告诉我们:现在自己能提供的价值与职场该岗位上所需要的价值似乎不合?!合也好,不合也罢,如果是事实,也是我们必须正面面对的事,此地不合,并不代表彼地不合。更为重要的是,我们自己的人生目标与方向先清楚了以后,我们才能真正决定在当下的职场是该留还是该去?我们与职场的关系应该是主动和双向选择的关系,所以无论职场需要不需要我们,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即便下岗了,也不必自寻烦恼,自己作践自己。再或者,如果我们的人生目的与意义与当下职场的目的和意义是合的,我们又何必太在意职位上的高一点或低一点,收入上的多一点还是少一点呢?重要的是,在自己岗位上所做的事能被大家认可,能造福大家,那么成就也好,业绩也好,贡献也罢,能被职场需要,职位与收入也一定是迟早的事,水到渠成的事,不是吗?其实,成就的本质就是一种生命的意义感与价值感!就是个人利他价值的真实呈现。在职场中,不要说高端管理者,就是一般的员工,即便工资再高,如果在他们的工作中,找不到意义与价值感,感受不到自身的利他价值,他们或迟或早也会找各种理由离开的。回头再看看我们上面提到的几个案例:身价数十亿的地产商、年薪几百万的高管、香港首富李嘉诚、百岁作家杨绛、九十高龄的编剧秦怡等等,都是在用自己的方式活出生命的利他价值与尊严!你、我、你的父母、你的配偶、包括孩子,哪一个又何尝不是呢?
由此,也许我们应该深深地懂得:当我们的身边,如果有人在极力在展示自己的利他价值时,无论我们身处何处、身外何种状态中,我们都要记得多多欣赏与赞美他人,包括自己,因为多一份欣赏与赞美,就会让人从内心滋生出无穷的力量与价值感来!也许,这就是真正的持续幸福的真谛!
行文至此,我们稍稍总结一下就会发现:原来人的生命价值与工作的价值竟然是如此高度地融合:即人是有意识的高级动物,人生于关系,成长于关系,服务于关系,也享受关系,生命的意义就在如此!再用“工作”套用一下这个句型:人的价值与成就在于真正具备工作的能力与资格,人独立于工作,成长于工作,服务于工作,也享受工作的过程与结果!也就是说:生命的过程,也是工作的过程;工作的过程,也是生命价值呈现的过程!
原来工作如此美好!工作与人的生命价值如此高度关联!
如果你觉得力度还不够,那么再加上一句话:正当年的人不工作,生命可能会枯竭、枯死!
这应该就是工作最核心的生命价值吧!我以为。
谨以此文,献给那些正在职场工作的人们!并祝福大家在工作中的生命力更加蓬勃旺盛!